第160章 撬动西南(3k)
待到天色渐暗,下山而去的男人一行,也跟着回来了。
到这时,聚集至此的饥民已有千余之数。且不多不少,刚好人人一块的分完了杜鸢带来的饼。
看着正好领走最后一块饼子的最后一人。
杜鸢都是在心头啧啧称奇。
缘法,缘法,当真是妙不可言。
他微微颔首,目光扫过身前这千余灾民。
众人此刻正聚在勉强清理出一片空地的寒松观废墟上,互相交头接耳,私语不绝。
仙人说要炼丹,却迟迟不见开炉。这令许多人分外好奇,仙人究竟要如何开始。
一时间,各种猜测与低语此起彼伏。
这般景象,正是杜鸢乐见的。
“诸位,诸位!”
杜鸢一开口,所有人都急忙收声看去。
只见杜鸢没有丝毫仙人架子的直接席地而坐。
朝着他们说道:
“你们可知为何贫道一定要来这寒松观炼丹吗?”
此话一出,下方灾民虽然没有人答话,可确确实实的又是一阵浮想联翩。
终于有人按捺不住,高声喊道:
“莫非您是寒松观出来的仙长?”
寒松观名满西南,所以他们从小就听过不少对应的传说。
说寒松观曾有道士白日飞升,且不止一位——一个是开山祖师、一个是一位后起之秀,最后一位甚至还是个大彻大悟、在此出家的前朝皇帝!
杜鸢却轻轻摇头:
“非也,非也,贫道并非寒松观门人。”
见不是这个缘由,又有人壮着胆子喊道:
“那可是因为朝廷毁了寒松观,您心中不忿?”
寒松观乃大道场,牵连甚广,又地处西南。
灾民们一路流徙,常听人或有心或无心的议论:大旱经年不退,正是因朝廷捣毁道观,触怒上苍!此乃朝廷失德,唯有改朝换代,方能解此旱魃之灾。
可杜鸢依旧摇头道:
“此观早已非清净修行之地。铜臭熏天,膏腴满肠!此间被毁,贫道毫无芥蒂,且倍感畅快!”
这下,灾民们彻底茫然了。
他们面面相觑,最终只能困惑地仰望着他,问道:
“那您究竟为何选在此处?”
杜鸢这才笑道:
“因为此间虽是腌臜之地,可来往此间的万千百姓却不是啊!”
说罢,更是起身走到了那座铜炉之前。朗声笑道:
“诸位请看,这铜炉立在此观何止百年?日日夜夜,来来往往,不知多少百姓于此虔心敬香。”
他抬手轻抚冰凉的炉壁。
“如今,山毁观毁炉不毁,甚至非但不毁,更借那焚尽污秽的熊熊烈焰,赤火炼真,脱胎换骨了一轮!”
杜鸢猛地转身,目光灼灼地望向人群,一字一句道:
“故而,贫道来此,不为别的,正是为这座历经劫火不毁又汇聚万民之念的宝炉而来!”
说罢,更是指着苍天笑道:
“此乃天意使然!”
人群瞬间哗然,借着这个劲头,杜鸢突然猛的一拍铜炉道:
“今昔,贫道便借此炉以救西南!”
话音未落,人群的喧哗尚未平息,那被杜鸢击中的铜炉竟在“嗡”的一声轻颤下,好似开裂一般渗出缕缕金芒。
在这深沉夜色之下显得分外夺目!
灾民们越发哗然,人人都争先恐后的朝着前方挤去,力图一观神炉奇异。
看着激动哗然的人群以及开裂渗金的铜炉。
杜鸢知道,自己的第一步已经成了。
所以他趁热打铁,声震四野:
“贫道杜鸢,今借万民之愿,向天祈火,以彰大道慈悲!”
话音方落,无数灾民都还没来得及屏息凝神,以免错过这毕生难逢的神迹呢,便见杜鸢朝人群虚虚一引。
刹那间,无数人呼出的鼻息竟是凝为实质的汇聚滚流至杜鸢指尖之上。
如烟如火,跃动不停。
杜鸢托着这团由众生鼻息凝成的奇火,转向铜炉,手腕一抖,沉喝一声:
“起!”
众人越发踮起脚尖,伸长脖颈。只见那奇火飞入炉心之后一团光华骤然爆亮!
‘成了?!’
狂喜瞬间攫住所有人的心神,几乎难以置信竟如此顺利。
然而此念刚生,那炉心的光华便猛地一黯,摇曳不定,眼看就要熄灭。
难道不行?灾民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!
且在此刻,突然有人指着炉顶天幕说道:
“快看,天上,天上有乌云把月亮都遮住了!”
“不对,这云好低,好黑!”
“难道是邪祟?”
刚刚还是万里无云,月光大亮的天幕,如今却是被一团过分低矮阴沉的黑云席卷。
灾民们顿时惊慌失措。杜鸢也看的眉头微蹙—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亦在他意料之外。
且细细凝望之下,他居然都看不出这团黑云的底细。
只是隐约觉得或许和西南大灾有关。
先前凝望西南的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之感,直至此刻都还历历在目。
看着那团黑云和逐渐熄灭的丹炉,当即有人急忙喊出一句:
“仙长,可是我们人来得不够多?!”
说着,只待杜鸢点一点头,他便要跟着身旁同伴赶紧下山去找更多的人来。
却见杜鸢缓缓摇头,目光扫过惶惑的众人后,轻笑一声道:
“无妨,无妨,因为贫道还在呢!”
这声音很轻,可那轻笑却是深入人心。
仙长居然还有回天之术?!
千余灾民无不是心头激荡难明。
而杜鸢亦是抬手咬破指尖,以血为篆的落在了铜炉之上,连连画符。
“天地无极,乾坤借法!”
既然生民加持起不了这团火,那我这一路走走停停日益增高的修为还起不了吗?
杜鸢不会什么正经道术,更不懂什么是符篆。
所以他干脆无比的学了当日在青县野外撞见红石头那一回。
只不过,当日是法海,今昔则是燕赤霞!
待到最后一个法字落下。
只见血篆化金符,威光大起之下,就连铜炉外皮都是彻底龟裂批金,跟着震颤不停。
杜鸢知道成了。
所以他大笑一声后,抬手指天道了一句:
“敕!”
下一刻,金焰冲天,因着炉火而来,几乎要遮蔽整座寒松山的阴沉黑云瞬息而散。
那明煌之火更是照亮了整个寒松山山头。
星夜之下,此等神异,几乎人人得见。
望着那升腾而起的金色炉火,杜鸢端的是个满意无比。
虽然不知道那遮掩而来的到底是什么,可还是被自己解决了!
“我等拜谢仙长天恩啊!!!”
身后无数灾民亦是在这一刻,急急伏地而拜。
转身看去,只见人群黑压压一片,皆是朝着自己不停叩首。
杜鸢摆摆手道:
“诸位,诸位,如今虽然炉火已起,可成丹却还早呢。”
“所以还请诸位先行停下,以便助贫道成丹。”
到了这个份上,这千余灾民哪里还会质疑杜鸢的话?
故而甫一开口,人群齐齐顿住,翘首以盼。
见状,杜鸢反倒是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。
低头笑笑平稳了一下心境后,方才继续说道:
“此丹要成,还需取九山之草,十地之泥,万民之衣。这是为西南万千生民而炼之丹,所以贫道不能假手,只能依仗诸位去取!”
此话一出,当即有灾民喊道:
“仙长,您就直接说去哪儿找便是,您放心,就算是舍了俺这条贱命,俺也一定给您取来!”
“对,仙长是天上的神仙,能够下凡来帮我们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,哪里有全让仙长做了的道理?”
“仙长您就直说是什么吧!”
“是啊,仙长!”
灾民们的声音此起彼伏,杜鸢听的颔首轻笑。
继而指着远方说道:
“其实都不难,因为这九山之草,便是要在九座名山的山头,采下九种不同的草来。”
“而那十地之泥,则是要在十个不同的湖泊中采淤积之泥。”
“至于最后的万民之衣,最是简单,也最是困难,那便是需要不同的百姓,裁取自己的一小块衣物,以投炉火之中。此求,越多越好,越多越佳!”
西南曾是鱼米之乡,高山湖泊最是不缺,但也不算多简单。
毕竟不可能都塞在一个地方。要去做成,必然要花费一番功夫。
众多灾民一听,马上就是说道:
“居然如此简单,我等马上动身!”
“对,我们马上出发!”
说完,大量灾民就要朝着山下而去。
杜鸢急忙叫住他们道:
“这虽然听着不难,但若无众志成城之心,怕是难成。所以还请诸位沿路广告众人,不合众力,难成大器!”
众人心头一惊,纷纷低头表示:
“还请仙长放心!”
看着逐渐离去的灾民,杜鸢心头十分满意。
他自己来当然可以,但那就太简单,也太难以成事了。
因为刚刚那团黑云已经证明了杜鸢最开始的猜测——要想成功,怕是不简单的紧。
所以,他不是要让灾民们去搜山检海的难为人,而是要借这合众力而成大器的名头,来让更多人知道,更多人相信。
毕竟只有这般曲折复杂,且自己亲历亲为,深切参与其中的事情,才是最能让人坚信不疑的。
也只有尽可能的让整个西南的百姓们都动了起来。
他才可能借这炼丹之法,直接解决了西南缺粮的问题。
是的,他就是要用这小小的寒松山,去撬动整个西南的死局!